卷
今天朋友给我发过来一篇王朔的专访,其中有一句话印象颇为深刻:人生的归宿是在墙角刷抖音。
换句话说就是,终于不用再「卷」了。
连王朔都刷抖音了——想起八十年代他的处女作《空中小姐》中的那份张狂、那份柔情,不禁有一种「the end of an era」的伤感。
「卷」这个词儿挺新的。大概比「颜值」还晚几年才出来,可一出来就红遍了大江南北。比如说吧,前一阵子端午节我初次访问南京大学,和好几个新老朋友吃饭聊天,听到最多的词儿就是「卷」。
也许是我一厢情愿吧——我愿意相信,「卷」有时也是个褒义词。
为期一周的访问一晃而过。在校园里骑车、在食堂吃饭、在办公室写代码之余,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幸结识了几位计算机专业的青年学者,个个著作等身、思路清晰、看问题的视角独特,令人眼前一亮。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,都是什么什么「神」。长江后浪推前浪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——确实太「卷」了。
当然了,江苏省人杰地灵,南京大学又是全国少有的顶级高校之一,这里青年学者的学术水平高,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。但他们的「卷」,还不仅仅体现在善于发表论文方面,更体现在其演讲、提问、和交流的能力,体现在对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细致观察。说来也巧,这里的国家实验室就叫做「软件新技术」,有的教授主持着工业界广泛应用的云计算开源社区,有的则发明了简单到一听就懂、又复杂到需要好几年时间积累而得的巧思奇想,「卷」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。
有趣的是,南京还有一个科举博物馆。我忙里偷闲去参观,发现当代之「卷」和古人之「卷」比起来,完全不可同日而语——古人穿越时空到如今,是绝对的「卷王」。博物馆中收藏了不少当时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试卷,在八股文的条条框框中照样文采飞扬,蝇头小楷则美不胜收,简直就是文学和艺术集于一体的巅峰之作啊。
遥想几十年前的王朔,那也自然是意气风发,大街小巷的书摊上,随处可见他的文集。「五十步笑百步造句——前五十步笑,百步以后哭」,幽默而不失深意。他当年的「卷」,卷成了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,卷出了可以传世的作品,卷到了在墙角刷抖音都能刷到自己的时候,人生真的无憾了吧。
南京的一次接风席间,一位青年学者,熟读历朝历代诗词绝句,西瓜汁过了三巡,他站起身来,说:「今天没喝酒,本来当场不一定会有灵感,但是既然恰逢端午,李老师又远道而来,我吟诗一首给大家助兴如何?
端午黉门迎李公
南雍端阳驻鸿儒,
菰叶葆香润春珠。
千舟竞发深求索,
犹记沧浪清与浊。」
「卷」到如此境界的人生,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。
2025年6月,多伦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