芝麻开门
冒昧打扰,首先感谢您在微博上分享的内容,我偶然间刷到您的主页,被每一篇文章深深打动,感受到您对学术的热爱与深邃的思考,令我受益匪浅。恰逢今年我也刚刚进入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攻读硕士(授课型),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,我对AI尤其是大模型方向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。在查阅资料与了解学界动态的过程中,得知您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累和出色的成果,因此斗胆写信向您咨询,不知是否有机会参与您的课题组或项目,哪怕是以协助的方式,也非常愿意从基础做起,跟随您学习、积累经验。(问题来着微博留言)
前几天,恰巧有机会见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(ETH Zurich)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著名教授 Adrian Perrig,聊了几次天儿。
Adrian Perrig 教授有多厉害呢?
他在谷歌学术上的 H-index 高达 106,相当于有 106 篇论文引用数在 106 以上。H-index 的特点是,它越高,就越难以继续上升。research.com 显示,根据 H-index 排名,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是瑞士第十一位。由于计算机网络领域是一个相对比较冷门的领域,他这样的 H-index,已臻「惊为天人」的水准。
我们「宾主就共同关心的话题,广泛地交换了意见」。比如我们俩都对异步 Rust 编程中的并发机制感兴趣,尤其对于多协程并发时是否应该对数据结构加锁和如何加锁的问题,讨论得还挺深入。
有一次我们吃饭,正好聊到了「套瓷」信如何写的问题。发现我们俩的观察和发现几乎完全独立,却有异曲同工之妙:我们都极少 —— 如果高标准严要求的话,甚至从来没有 —— 收到过令人眼前一亮的套瓷信。
那什么才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套瓷信?
首先,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,一封套瓷信可以直接展现作者的文笔。写套瓷信和写论文一样,应该从自己的姓名开始,开门见山,言简意赅,有自己独到的文风。相对而言,大模型写出来的文字,往往显得过于正式而平庸,没有自己的特点。这就是我为什么希望学生尽量不要用大模型 —— 用的时间一长,即使自己亲自写,也可能永远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字来了。
其次,套瓷信需要有「点睛之笔」。
什么是「点睛之笔」呢?
这个「点睛之笔」的特别之处在于,简单一看,就可以知道这封套瓷信是专门给收信人写的,不可能发给其他任何人。
比如,Perrig 教授十几年如一日,潜心研究和推广下一代全球互联网的设计和实现,名字叫做「SCION」。他为了 SCION 的推广,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时间,甚至亲自写代码、写书、写用户手册。
然而他发现,收到的套瓷信中,极少有提到 SCION 的,更不用说提到其中设计和实现的细节。甚至可以说,只要套瓷信中提到了这个词儿,他都会另眼相看,至少会花时间回复邮件。如果还能深入浅出地提到其中关键的设计亮点 —— 比如同时采用大量路径的多路径传输 —— 那「套瓷」的成功率就更高了。
原因很简单:连套瓷信都能如此认真对待的学生,将来对研究也多半儿会对细节极其重视。而因为提到「SCION」的学生极其罕见,也突出了作者特立独行、和别人迥然不同的品质。
这就如同《一千零一夜》中那篇家喻户晓的阿拉伯民间故事《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》里,阿里巴巴对着藏宝的山门喊出的暗语:
芝麻开门。
2025 年 7 月,香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