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险
最近听朋友聊到买香港保险的事,打算买重疾和理财保险产品,想问问社区里有没有懂这行的,香港保险靠不靠谱?(问题来自「向上移动」)
前一阵子去香港开会,一个大学的教授请我去一个挺高档的馆子吃饭。他妻子也参加了,她正好在一家保险公司供职,大概是推销保险产品的吧,简称「理财顾问」。据说她收入颇丰,远远超过大学里的教职。
三句话不离本行,我们就聊了一会儿保险产品。她给我介绍说,她们公司的保险产品,可以保证每年百分之六的回报率。
「那要是出现像零八年那会儿的经济危机呢?」
「那也能保证百分之六的回报。」
我礼节性地笑着,没有再继续聊这个话题。据说她的客户大多是国内来的。
任何投资产品,但凡提到「保证」什么超过定期存款的回报率,都会十分可疑。这是因为市场是无法保证短期投资收益的,潜在的回报越高风险越大。既然是投资,就要清晰地认识并接受其风险。这就是所谓的「风险和机遇并存」。
香港的保险业,往往是用这种「保证回报」的金字招牌作为其最大的亮点来推销其产品。而买这类保险产品的客户,则常常正是被如此「物美价廉」的「投资」产品所吸引,竟然忘记了购买一份保险产品的初衷。
保险最基本的职能,其实是在投保人出现意外死亡(或者重大疾病)时,保险公司给家属可以赔付一笔免税的赔偿金。
而实现这个职能最简单的险种叫定期人寿保险(term life insurance)。举个例子,如果一个定期保险一年交一千美元,在六十岁过期。投保人六十岁前去世赔付五十万美元,但是如果六十岁前没有去世,则所有的保费就白交给保险公司了。这种保险产品因为比较简单易懂,在当今十分成熟的保险业,保费会相对低廉,甚至会包括头十年或终身保费不会上涨的条款。相对而言,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也不会太大。
而往往需要「理财顾问」推销的保险产品,基本上都属于「终身保险」(universal life insurance)。表面上看,这种保险产品兼具定期保险和投资两种职能:如果意外去世可以赔付一定金额,但没有去世则可以拿回大部分「投资」的本金及其分红——「best of both worlds」。
但是不要忘了,但凡什么东西听起来非常诱人,往往一定暗藏玄机,英文叫「too good to be true」。那具体来说这「玄机」在哪里呢?对不起,这可是「可口可乐秘方」,保险公司是不会明确告诉你的。比如如果你提前终止保险合同,有可能大部分的「投资」无法收回,损失惨重。而这种「只能买入不能变现」直接影响到投资的「流动性」(liquidity),是投资的大忌。
我个人认为,要是想买保险就买简单明了的定期保险,要是想投资就专门去投资,两者最好不要混为一谈。实在要买,也建议花几天时间仔细研读合同里的条款(fine print),尽量找到其「玄机」所在。而无论保险还是投资,一个好的产品往往即使「待字闺中」依然炙手可热,不需要推销,更不需要给推销员分红。
一个最好的例子是美国著名的基金产品之一,西蒙斯创立的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旗下的Medallion Fund。该基金自从1993年以来只对本公司员工开放,二十多年来每年平均回报70%以上。
这不仅仅是「待字闺中」,简直就是「闭门谢客」了吧。
2017年12月,多伦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