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

比特币(一)


大家如何看待「比特币」等虚拟货币?(问题来自「向上移动」)

买股票也好,债券也好,房子也好,虚拟货币也好,花钱买一样儿东西如果目的是期望将来它升值,不一定都是一种投资(investment),也可能是一种投机(speculation)。

投资和投机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,投资看重的是长期,所谓「放长线钓大鱼」;而投机看重的是短期,所谓「捞一把赶紧撤」。

比如如果您觉得某场维密秀的门票或下一代的iPhone会火,于是去买来准备转手卖了,就是一种「投机」。

大多数投机都是有风险的。下一代iPhone很可能供货充足,转手卖的价格比入手价格还要低。为什么说是大多数呢?因为确实有的投机基本上是稳赚不赔,比如法拉利或保时捷的某几款跑车。可惜的是,法拉利的那几款跑车您肯定买不到,因为很多人都排队等着呢,稳赚不赔正是因为它的稀缺性。听说那场维密秀的门票也并不好买。

买比特币属于一种投机。而且比特币一点儿也不稀缺,随时可以买到。

哎,不是都说比特币的总量有上限,这不是正说明了它的稀缺性吗?

按照前几天的交易价格,比特币的总量大概折合一千八百亿美元,按照一辆法拉利跑车五十万美元计算,相当于三十六万辆法拉利跑车——这好像也不是特别稀缺:特斯拉自从十几年前创立以来,一共卖出了大约二十三万辆,可绝对不会有人认为倒卖特斯拉能赚钱。

那为什么今年一年比特币交易价格大涨了十几倍呢?

这是因为人都有一个弱点,就是喜欢「跟风儿」,别人买什么我也要买。所谓「传销」、「庞氏骗局」,都是利用这个弱点投机。如果您今年上半年买了比特币,那么恭喜您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这一弱点,投机圆满成功。

可是问题在于,同样的弱点还会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:别人都卖什么我也要赶紧卖掉。

十七世纪的荷兰炒郁金香,十九世纪英国炒铁路公司的股票,二十世纪初美国佛罗里达炒房,1929年的黑色星期二,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,八十年代末的日本,九十年代末的纳斯达克。历史像是在机械地重复,泡沫永远以「这次不一样了」(It’s different this time)开场,而却是完全一样的结局。

不过您还别说,比特币这次还真有点儿跟以前不一样。投机比特币有一种投机其他东西没有的风险:比特币不容易保管。

首先绝对不能让某个「云」里的比特币交易公司托管。如果因为该公司的安全漏洞,您的比特币让小偷给偷走了,公司一定早就跟您签署了「概不负责」的协议。

wired.com前一阵子发表了一篇长文,讲的是一个计算机高手买比特币的故事。他2016年1月专门研究了很长时间,认为保存比特币最稳妥的办法是买一个Trezor。Trezor是一个像U盾一样的硬件加密钱包(hardware wallet),可以把比特币存在里面,用密码保护起来。他把密码写在一张纸条上,存在办公室的抽屉里。一次出门度假收拾东西时,他把那张纸条带回家放在女儿卧室的枕头底下。万一飞机失事,女儿还可以用这个密码取出比特币。

度假回来,他惊恐地发现枕头底下的纸条不翼而飞,原来是清洁工打扫卫生时把纸条给扔了。他试图回忆密码,可是想起来的所有可能的密码都是错的,而且每输错一次密码,Trezor都会等加倍的时间才能允许下一次输入。他为了回忆正确的密码,一年多来茶不思饭不想,晚上甚至睡不着觉。直到今年8月,他终于以0.85比特币的代价,雇了英国一位15岁的黑客,利用Trezor 1.4版固件的安全漏洞,成功地破解了他自己的钱包,找回了他的密码和比特币。

所以啊,就算您是一位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,熟读比特币交易所依赖的「区块链」和「拜占庭一致性」理论,要是您想投机比特币,最好先想好一个万全之策,记住您的密码。

如果是我,大概还是去排长队买法拉利的跑车或者维密秀的门票更为靠谱。

2017年12月,多伦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