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

华山论剑


李老师好!我是通过褚老知道的您,特别想问问,您是怎样保持身材和身体素质的(褚老说您的身体保持的极好)。据说男的三十以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,我快29岁了,平时也有时间并且也在锻炼,很想和您请教一个科学的健身和饮食计划,感谢!(问题来自微博私信)

运动和投资一样,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策略。也就是说,和科学的健身饮食计划比起来,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:如何能在四十、五十、六十、七十岁时一直坚持运动。

很多人年轻时时间比较充裕,运动健身非常积极;而一旦到了四五十岁,体能直线下降的趋势一旦显现,就失去了运动的热情。

而绝大多数有关运动和健身的建议,都在强调「三个月见效」,如同投资建议强调短期收益一样。

别告诉我「运动产生多巴胺,会带来快乐的感觉」:相比躺在沙发上看电影,长跑或者举重绝对是一种痛苦的体验,毫无快乐可言。

长期坚持一种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东西,太不容易了,依靠的动力不可能一成不变。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想尽办法,找到适合自己的动力(motivation)。

很多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晒自己的成绩,点赞数一多,动力也相应而来。

但是靠朋友圈提供动力有两个问题。一是每周三四次运动如果全都晒出来,很快朋友们就看得没劲儿了,长期来看点赞和评论只有可能单调递减。

比如这篇微博是我刚跑完步在星巴克一边喝咖啡一边写的,正打算晒一下刚才的成绩。你会发现,点赞数多半儿不如平时。

二是像力量训练这样必须长期坚持的运动无法截屏晒图片,不容易分享出来。

当然,孙俪可以让邓超给她录一小时的健身视频,再专业剪辑加速发到微博。她一定会收到无数赞美,「身材太好了」、「这什么器械我都不知道啊」。

而你要是这么费劲儿折腾视频来分享,一定回应寥寥。

所以,朋友圈微博晒成绩,不是一个长久之计。

那报名跑马拉松呢?有了目标是不是就可以经常运动了?

我同意有一个近期的目标确实非常重要。但是马拉松是极限运动,对体能要求很高,多半儿跑了几次就懒得跑了,能常年坚持的是极少数。而且,马拉松训练要求每月跑量至少两百公里以上,相当于每周需要五六个小时为跑马拉松「工作」。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多时间,所以我认为跑马拉松是一种时间上的「奢侈品」。

太重视跑步还有一个问题:运动的项目过于单一。长期运动最重要的是以力量训练为「主食」,辅以花样繁多的有氧训练当「配菜」。如果每周只有五六个小时,正确的做法是拿出一半时间做力量训练,余下的时间尽量尝试各种运动项目的结合:跑步、动感单车、游泳、拳击、跳绳、瑜伽、普拉提、羽毛球,不一而足。

我在美国上学时有一个好朋友叫张戎,当年是清华十杰,绝对是一等一的「大牛」学霸。现在戎爷年龄摆在那儿,已跻身「大佬」行列。张戎是运动健将,当年跑铁人三项的,现在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,竟然跑过很多人梦寐以求的Big Sur International Marathon。

几年前张戎来大瀑布玩儿,我们早上一起沿着尼亚加拉河约跑十五公里。他一路闲庭信步,谈笑风生,我则不得不全力以赴。但我跑完了觉得心情好极了,平时多运动,竟然可以和当年可望而不可及的运动「大佬」比肩。

所以说,更靠谱的目标应该是自己生活中的朋友。无论什么年龄段,都可以找到三两好友,或遥相「PK」,或亲临其境,成为一种永恒的动力。

我前一阵儿在西安一个小馆子新认识了两个「酒肉」朋友。大家酒过三巡,相约有机会时一起轻装上路,以最快的速度挑战华山。

今天早上,我想着这个约定,顶着炙热的朝阳,以均速六分四十五跑完十一公里。水壶里弹尽粮绝时,我跑在一条几乎没有人的自行车道上。远处的高压线告诉我,这一切的痛苦没有什么意义。

想着的只有那个和以前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的一个约定:一起以最快速度奔赴华山绝顶,和「华山论剑」那块大石头合影留念。

2018年7月,多伦多